hoka shoes

土耳其今大選 埃爾多安去留存懸念

克勒奇達爾奧盧的支持者12日在安卡拉造勢。(路透社)

(大公報綜合 特約記者梁瑩瑩 BBC、半島電視台報道)土耳其在建國第100周年之際,周日迎來了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兩場大選。在國內通脹高企和發生世紀性災難地震的雙重打擊下,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已引發了一系列負面社會效應。據土耳其多家民調數據顯示,現任總統埃爾多安和反對黨聯盟候選人克勒奇達爾奧盧的支持率不斷在50%上下浮動,這也是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義發展黨(AKP)自2002年掌權以來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大選。

在2014年和2018年的總統選舉中,埃爾多安均在首輪投票中以超過半數得票率直接當選。但此次因反對黨聯盟陣容強大,加之國內經濟狀況不佳等原因,埃爾多安尋求連任面臨嚴峻挑戰。

「土耳其甘地」勢頭強勁

74歲的克勒奇達爾奧盧2010年成為土耳其第一大反對黨共和人民黨領導人至今。2019年12月,在克勒奇達爾奧盧的提議下,六大反對黨(共和人民黨、好黨、幸福黨、人民民主黨、民主進步黨、未來黨)決定暫時擱置爭議,組建反對黨聯盟,參加2023年大選。

「造王者」、「土耳其甘地」等都是克勒奇達爾奧盧的身份標籤。他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將土耳其不同意識形態民眾團結在一起的候選人。實際上,針對他的爭議也很多,比如缺乏領袖魅力和執政經驗,但在2月大地震爆發後,這些爭議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克勒奇達爾奧盧的選舉主張主要有三點:恢復國內經濟、恢復民主法治監管、恢復同北約的關係。

除了埃爾多安和克勒奇達爾奧盧,家園黨主席因傑和ATA聯盟主席奧安在獲得了多於十萬的民眾簽名後,成為獨立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根據土耳其憲法,首輪投票中只有候選人獲得51%的選票才能贏得大選,否則獲得選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因此,對於埃爾多安和克勒奇達爾奧盧而言,贏得大選的關鍵就在於獲得另外兩位獨立候選人的選票。

或進入第二輪投票

5月11日,因傑公開宣布退選。相關人士認為,因傑看出自己得票率不足1%,因而選擇提前退出。克勒奇達爾奧盧則在第一時間呼籲因傑「加入我的餐桌」,邀請因傑加入其民族聯盟陣營。2018年,因傑曾作為共和人民黨候選人參選總統,成為埃爾多安最有力的競爭者。

不過,大選相關的技術和安全工作已完成。無論因傑是否參選,他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選票上,民眾仍可投票給他,這些支持因傑的選票也將進一步促使總統大選進入第二輪。基於此,即便因傑公開回應克勒奇達爾奧盧的請求,後者能否成功拉攏因傑的選票流入民族聯盟的選票箱,仍需存疑。

如果總統大選進入第二輪,大選結果將延遲至5月28日揭曉。如果新的議會5月14日得以組建,議會選舉的結果也會影響選民在第二輪總統大選中的投票傾向。

地震災民投票變數大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災民如何進行投票也是影響大選的因素之一。目前已有300萬災民離開災區,其中13.3萬人已經在新居住地註冊在籍,這些選民可以在新居住地進行投票,其他未註冊新戶籍災民則只能返回原籍投票。部分災區選民的經濟條件目前並不能負擔來往災區的交通費用,即便一些政黨和非政府組織提供了免費公交服務,但依然無法阻止災區選票數量的減少。而這一情形對哪位候選人的競選更為有利,尚不清晰。

於國際和地區形勢而言,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土耳其逐漸恢復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外交;與此同時,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堅持不制裁俄羅斯,並和俄羅斯在經濟、能源、軍工和旅遊層面加強合作,導致和西方齟齬不斷。土耳其近年來在中東、中亞、高加索、非洲等地區影響力的提升,以及土耳其內政和外交的高度聯結,這次大選對土耳其未來道路和周邊地區安全形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2月大地震損失慘重

土耳其南部2月發生大地震,對此次大選造成一定影響。(美聯社)

此次強震在土耳其境內造成近5萬人死亡,逾11.4萬人受傷。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3月稱,估計土耳其大地震在當地造成超過1000億美元(7800億港元)經濟損失。

埃爾多安的支持率在2月跌到33%以下,但4月已回升到40%,和震前差不多;只有4.3%的選民認為地震是這次大選最重要的議題,絕大多數人更關心經濟問題。

(本文作者為土耳其外交政策研究所(DPI)助理研究員、上海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博士生)

大選後須彌合社會分歧

西方媒體在唱衰埃爾多安連任之路的同時,不斷讚揚克勒奇達爾奧盧強勢捍衛民主精神。此類言論在土耳其國內的傳播,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的對立情緒。

有關大選結束後,土耳其將出現大範圍社會動盪或騷亂的言論甚囂塵上。事實上,通過追溯土耳其歷年民主選舉經驗,便可知這些預判經不起推敲。

距離1950年5月14日土耳其舉行第一次民主大選,至今土耳其已具備73年的民主選舉歷史經驗。

即便是40、50年代,在美國和蘇聯兩極對立、周邊國家必須經歷流血革命才能建立民主國家的國際環境中,土耳其新興政黨民主黨還是打敗建國政黨共和人民黨,實現了權力平穩交接。

在經歷70、80年代聯合政府執政後,文官政府逐漸取代軍人政府,走向權力中心。進入21世紀後,正義發展黨崛起,就歷史性而言,這也是土耳其民主發展和進步的體現。

毫無疑問,無論大選結果如何,輸的一方必然不甘心完全放權,贏的一方為了安撫社會情緒,彌合意識形態對立帶來的衝突,也必然要做出一定妥協。土耳其內政和外交的聯繫千絲萬縷,只有通過選後輸贏雙方的持續博弈,才能真正看清土耳其未來的方向。

年輕及庫爾德選民或成「造王者」

此次大選預計首次參與投票的年輕選民超過500萬人,約佔選民總數的8%,或成為最大變數。埃爾多安和克勒奇達爾奧盧分別以國防技術和就業前景吸引年輕人。

埃爾多安的支持者12日在伊斯坦布爾集會。(法新社)

20歲的薩利赫對埃爾多安在能源、國防、軍工科技方面的成就感到滿意,打算繼續投票給現總統。23歲的伊斯坦布爾學生佩里特和朋友蘇德不滿現有高通脹、就業困難的狀況,準備支持反對派。

另外,議會第三大黨、親庫爾德人的左翼政黨人民民主黨因被官方認為與庫爾德「恐怖組織」有關聯,該黨前黨魁德米爾塔什遭到監禁,該黨將不參加今年總統選舉。人民民主黨曾在2018年大選拿下12%的選票,被視為克勒奇達爾奧盧贏得總統大位的關鍵所在。

不過,庫爾德人阿斯敏稱,因為她支持的人不在選票上,而是被關在監獄裏,才被迫支持克勒奇達爾奧盧。她還表示,「庫爾德人只因手中的選票而顯得重要,在這個國家仍然是二等公民」。

  1. 尚無回應.

  1. 尚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