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shoes

Posts Tagged ‘ 大選

美國大選 | 遇刺前90分鐘警已察覺槍手 特朗普同意接受FBI訪談

最新消息指出,警方在特朗普遇刺前90分鐘就已發現槍手的行動,卻依舊無法阻止槍擊發生。X圖片

最新消息指出,警方在特朗普遇刺前90分鐘就已發現槍手的行動,卻依舊無法阻止槍擊發生。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本月13日在賓夕凡尼亞州的造勢集會上遭到槍擊,20歲槍手克魯克斯當場被擊斃。艾奧瓦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格拉斯利向傳媒提供執法人員的短訊紀錄,顯示監控集會的警員早在槍擊發生前90分鐘就已發現槍手的存在,卻因通訊混亂未能及時應對,引發外界對警方保安措施有效性的質疑。亦有執法部門消息人士爆料,克魯克斯早在一年前開始便陸續準備武器,槍械相關購買紀錄超過25筆,甚至小心翼翼使用假名掩蓋網路足跡以躲避追查。針對這宗槍擊案,特朗普已同意以受害人身分,接受聯邦調查局(FBI)訪談。

短訊紀錄顯示,比佛縣緊急服務部門一名警員在當地下午4時36分結束值班時,警告同袍有人跟蹤他們,還將車停在附近,並表示克魯克斯正坐在距離集會出口約45米的野餐桌旁。下午5點14分,一名警員拍到克魯克斯的照片,並在20分鐘後將照片發到群組中。

特朗普造勢時遭槍擊一刻。路透社

特朗普造勢時遭槍擊一刻。路透社

特朗普右耳遭子彈擦傷。路透社

特朗普右耳遭子彈擦傷。路透社

槍手在屋頂施襲。路透社

槍手在屋頂施襲。路透社

克魯克斯早在一年前開始便陸續準備武器。路透社

克魯克斯早在一年前開始便陸續準備武器。路透社

特朗普已同意以受害人身分,接受聯邦調查局訪談。美聯社

特朗普已同意以受害人身分,接受聯邦調查局訪談。美聯社

這名警員表示,「孩子靠在我們所在的建築物上。我相信是AGR。我看到他用測距儀朝舞台方向看。供參考,你也可以通知特勤局的狙擊手注意。」

警方未及時行動惹外界質疑

隨後,一名軍官在下午5點51分將照片發送到另一個群組。下午5點59分,執法人員仍不清楚克魯克斯的行蹤。

儘管現場警員在槍擊發生前30分鐘便已發出這些明確警告,不過由於訊息傳遞不及時,警方還是未能有效制止克魯克斯的行動。下午6時11分,克魯克斯向集會群眾開火,導致特朗普的右耳被子彈擦傷,另有2人中槍,1人死亡。

外界質疑為何在明確發現可疑人物的情況下,相關部門未能及時採取行動?是否存在部門間溝通不暢或決策延遲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調查和解答。

傳槍手一年前開始準備武器

另外,《紐約郵報》引述執法部門消息人士透露,克魯克斯早在去年春天開始準備武器,在線上槍店有超過25筆消費紀錄,並且極力掩蓋自己的網上歷史活動,顯示行刺經過精心策畫。

消息人士指,克魯克斯在今年上半年還買了6種「化學前體」,用於製作初級爆炸裝置。調查人員曾在他在案發現場車輛及家中查獲初級爆炸裝置,而克魯克斯購買時同樣使用了假名。

美國大選|拜登向內部喊話「競選到底」 白宮:絕無考慮退選

路透社
競逐連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在電視辯論中失利,遭民主黨多名猛人公開勸退選,白宮發言人皮耶周三則在例行記者會上斬釘截鐵指,拜登「絕對不會」考慮放棄競選。此外,多家美媒報道,拜登周三無預警「現身」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及競選團隊的視訊會議,試圖安撫軍心,喊話自己會競選到底。
路透社和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拜登週三突然出現在競選團隊的內部工作視像會議中,他透過屏幕向工作人員講話,說:「「我正在競選⋯⋯沒人要我退出,我哪裡都不會去,我會競選到底,而且我們會贏。」
競逐連任的美國總統拜登竹在電視辯論中失利,遭民主黨多名猛人公開勸退選。路透社
競逐連任的美國總統拜登竹在電視辯論中失利,遭民主黨多名猛人公開勸退選。路透社
拜登週三突然出現在競選團隊的內部工作視像會議中,他透過屏幕向工作人員喊話會奮戰到底。路透社
拜登週三突然出現在競選團隊的內部工作視像會議中,他透過屏幕向工作人員喊話會奮戰到底。路透社
白宮發言人皮耶周三在例行記者會上斬釘截鐵指,拜登「絕對不會」考慮放棄競選。
白宮發言人皮耶周三在例行記者會上斬釘截鐵指,拜登「絕對不會」考慮放棄競選。
代表德州的民主黨眾議員道格特(Lloyd Doggett)公開呼籲總統拜登退選,是黨內首人。 美聯社
代表德州的民主黨眾議員道格特(Lloyd Doggett)公開呼籲總統拜登退選,是黨內首人。 美聯社
《時代》雜誌最新一期封面暗示「送走拜登」,標題「恐慌」。
《時代》雜誌最新一期封面暗示「送走拜登」,標題「恐慌」。
與特朗普的一場電視辯論,令81歲的總統拜登再次遭到輿論質疑。新華社
與特朗普的一場電視辯論,令81歲的總統拜登再次遭到輿論質疑。新華社
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周四晚舉行,拜登與特朗普事隔4年再度同台激辯。
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周四晚舉行,拜登與特朗普事隔4年再度同台激辯。

他強調,自己仍然是民主黨領袖,不會被排除在與特朗普的競選賽道之外。
拜登講話時,被外界推崇為最大後備人選的副總統賀錦麗坐在他身邊,並向眾人說:「我們不會被擊倒⋯⋯我們會跟隨總統的領導,我們要奮戰,而且我們會贏。」似乎有意平息外界「換登」傳聞。
相關新聞:

報導形容,與會者會後私下談論,認為拜登的講話表現出堅毅和決心,讓部分與會者稍見安心。
據路透社報道,白宮辦公廳主任齊恩茨週三也與士氣低落的白宮工作人員舉行了視像會議,承認這幾天充滿挑戰,但強調拜登團隊有令人自豪的記錄,還有更多工作要做。與此同時,拜登的競選團隊已與捐助者舉行了電話會議,極力安撫眾人,穩定軍心,從種種迹象看來,拜登還沒有表現出放棄尋求連任的跡象。

美國大選 | 《時代雜誌》暗示送走拜登 最新封面照惹熱議

《時代雜誌》封面暗示送走拜登。網上圖片
《時代雜誌》封面暗示送走拜登。網上圖片

一場電視辯論令81歲的總統拜登再次遭到輿論質疑,認為他的體能與心智早就不適任當總統。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之後,如今連《時代雜誌》都在最新一期的封面上,以鮮紅背景搭配拜登獨自一人向外走,配以封面上顯眼的單字標題「恐慌」(Panic),也讓外界認為,《時代》雜誌成為支持更換拜登的美國主流媒體。

《時代》雜誌早前率先在社交媒體公開預計於8月5日出版的雜誌封面,只見畫面中拜登獨自一人走出鮮紅色背景,而標題只寫著一個字「恐慌」,十分矚目。

封面中的「恐慌」一字,十分矚目。

封面中的「恐慌」一字,十分矚目。

與特朗普的一場電視辯論,令81歲的總統拜登再次遭到輿論質疑。新華社

與特朗普的一場電視辯論,令81歲的總統拜登再次遭到輿論質疑。新華社


《時代》配文寫道,事情變得黑暗,民主黨對拜登的辯論表現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感到恐慌。所有觀看過拜登和特朗普辯論的美國人,都清楚地看到拜登的表現。目前,「恐慌」一詞不足以形容主導民主黨的情緒,不少民主黨支持者悲觀地認為,拜登通往勝利之路已走入死胡同。因為這位總統雖然做了將近一星期的準備,但他卻在辯論時,面對關鍵議題之際,卻表現出困惑、迷失與反應遲緩的狀態,讓許多支持者非常憂慮。

網民:我們已經恐慌4年

《時代》公布封面後,社交平台X上的用戶反應強烈。有人寫道:「我們已經恐慌了4年。」也有網民表示還以為這是個搞笑帳號。

甚至還有網民惡搞《時代雜誌》的封面,將特朗普後製在拜登身後,並且手舞足蹈,像是在慶祝拜登的退出。

土耳其今大選 埃爾多安去留存懸念

克勒奇達爾奧盧的支持者12日在安卡拉造勢。(路透社)

(大公報綜合 特約記者梁瑩瑩 BBC、半島電視台報道)土耳其在建國第100周年之際,周日迎來了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兩場大選。在國內通脹高企和發生世紀性災難地震的雙重打擊下,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已引發了一系列負面社會效應。據土耳其多家民調數據顯示,現任總統埃爾多安和反對黨聯盟候選人克勒奇達爾奧盧的支持率不斷在50%上下浮動,這也是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義發展黨(AKP)自2002年掌權以來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大選。

在2014年和2018年的總統選舉中,埃爾多安均在首輪投票中以超過半數得票率直接當選。但此次因反對黨聯盟陣容強大,加之國內經濟狀況不佳等原因,埃爾多安尋求連任面臨嚴峻挑戰。

「土耳其甘地」勢頭強勁

74歲的克勒奇達爾奧盧2010年成為土耳其第一大反對黨共和人民黨領導人至今。2019年12月,在克勒奇達爾奧盧的提議下,六大反對黨(共和人民黨、好黨、幸福黨、人民民主黨、民主進步黨、未來黨)決定暫時擱置爭議,組建反對黨聯盟,參加2023年大選。

「造王者」、「土耳其甘地」等都是克勒奇達爾奧盧的身份標籤。他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將土耳其不同意識形態民眾團結在一起的候選人。實際上,針對他的爭議也很多,比如缺乏領袖魅力和執政經驗,但在2月大地震爆發後,這些爭議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克勒奇達爾奧盧的選舉主張主要有三點:恢復國內經濟、恢復民主法治監管、恢復同北約的關係。

除了埃爾多安和克勒奇達爾奧盧,家園黨主席因傑和ATA聯盟主席奧安在獲得了多於十萬的民眾簽名後,成為獨立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根據土耳其憲法,首輪投票中只有候選人獲得51%的選票才能贏得大選,否則獲得選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因此,對於埃爾多安和克勒奇達爾奧盧而言,贏得大選的關鍵就在於獲得另外兩位獨立候選人的選票。

或進入第二輪投票

5月11日,因傑公開宣布退選。相關人士認為,因傑看出自己得票率不足1%,因而選擇提前退出。克勒奇達爾奧盧則在第一時間呼籲因傑「加入我的餐桌」,邀請因傑加入其民族聯盟陣營。2018年,因傑曾作為共和人民黨候選人參選總統,成為埃爾多安最有力的競爭者。

不過,大選相關的技術和安全工作已完成。無論因傑是否參選,他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選票上,民眾仍可投票給他,這些支持因傑的選票也將進一步促使總統大選進入第二輪。基於此,即便因傑公開回應克勒奇達爾奧盧的請求,後者能否成功拉攏因傑的選票流入民族聯盟的選票箱,仍需存疑。

如果總統大選進入第二輪,大選結果將延遲至5月28日揭曉。如果新的議會5月14日得以組建,議會選舉的結果也會影響選民在第二輪總統大選中的投票傾向。

地震災民投票變數大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災民如何進行投票也是影響大選的因素之一。目前已有300萬災民離開災區,其中13.3萬人已經在新居住地註冊在籍,這些選民可以在新居住地進行投票,其他未註冊新戶籍災民則只能返回原籍投票。部分災區選民的經濟條件目前並不能負擔來往災區的交通費用,即便一些政黨和非政府組織提供了免費公交服務,但依然無法阻止災區選票數量的減少。而這一情形對哪位候選人的競選更為有利,尚不清晰。

於國際和地區形勢而言,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土耳其逐漸恢復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外交;與此同時,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堅持不制裁俄羅斯,並和俄羅斯在經濟、能源、軍工和旅遊層面加強合作,導致和西方齟齬不斷。土耳其近年來在中東、中亞、高加索、非洲等地區影響力的提升,以及土耳其內政和外交的高度聯結,這次大選對土耳其未來道路和周邊地區安全形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2月大地震損失慘重

土耳其南部2月發生大地震,對此次大選造成一定影響。(美聯社)

此次強震在土耳其境內造成近5萬人死亡,逾11.4萬人受傷。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3月稱,估計土耳其大地震在當地造成超過1000億美元(7800億港元)經濟損失。

埃爾多安的支持率在2月跌到33%以下,但4月已回升到40%,和震前差不多;只有4.3%的選民認為地震是這次大選最重要的議題,絕大多數人更關心經濟問題。

(本文作者為土耳其外交政策研究所(DPI)助理研究員、上海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博士生)

大選後須彌合社會分歧

西方媒體在唱衰埃爾多安連任之路的同時,不斷讚揚克勒奇達爾奧盧強勢捍衛民主精神。此類言論在土耳其國內的傳播,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的對立情緒。

有關大選結束後,土耳其將出現大範圍社會動盪或騷亂的言論甚囂塵上。事實上,通過追溯土耳其歷年民主選舉經驗,便可知這些預判經不起推敲。

距離1950年5月14日土耳其舉行第一次民主大選,至今土耳其已具備73年的民主選舉歷史經驗。

即便是40、50年代,在美國和蘇聯兩極對立、周邊國家必須經歷流血革命才能建立民主國家的國際環境中,土耳其新興政黨民主黨還是打敗建國政黨共和人民黨,實現了權力平穩交接。

在經歷70、80年代聯合政府執政後,文官政府逐漸取代軍人政府,走向權力中心。進入21世紀後,正義發展黨崛起,就歷史性而言,這也是土耳其民主發展和進步的體現。

毫無疑問,無論大選結果如何,輸的一方必然不甘心完全放權,贏的一方為了安撫社會情緒,彌合意識形態對立帶來的衝突,也必然要做出一定妥協。土耳其內政和外交的聯繫千絲萬縷,只有通過選後輸贏雙方的持續博弈,才能真正看清土耳其未來的方向。

年輕及庫爾德選民或成「造王者」

此次大選預計首次參與投票的年輕選民超過500萬人,約佔選民總數的8%,或成為最大變數。埃爾多安和克勒奇達爾奧盧分別以國防技術和就業前景吸引年輕人。

埃爾多安的支持者12日在伊斯坦布爾集會。(法新社)

20歲的薩利赫對埃爾多安在能源、國防、軍工科技方面的成就感到滿意,打算繼續投票給現總統。23歲的伊斯坦布爾學生佩里特和朋友蘇德不滿現有高通脹、就業困難的狀況,準備支持反對派。

另外,議會第三大黨、親庫爾德人的左翼政黨人民民主黨因被官方認為與庫爾德「恐怖組織」有關聯,該黨前黨魁德米爾塔什遭到監禁,該黨將不參加今年總統選舉。人民民主黨曾在2018年大選拿下12%的選票,被視為克勒奇達爾奧盧贏得總統大位的關鍵所在。

不過,庫爾德人阿斯敏稱,因為她支持的人不在選票上,而是被關在監獄裏,才被迫支持克勒奇達爾奧盧。她還表示,「庫爾德人只因手中的選票而顯得重要,在這個國家仍然是二等公民」。

美迎2020總統大選 最大隱憂是它

在美國為2020年總統大選做準備之際,選務安全面臨的數位威脅呈倍數增加,引發人們對選舉結果的擔憂。

美國2020年大選面臨的數位威脅,包括為使候選人蒙羞而刻意製作的影片,也可能是電子投票系統被勒索軟體鎖住,或民眾對無紙本選票投票機心生質疑。

調查披露,在美國2016年大選期間,臉書(Facebook)和其他社群平台廣泛出現假新聞,其中大多由俄羅斯主導,使各界對這類擔憂持續升高。

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對此有詳細描述,他的辦公室接獲多份有關干預選舉的起訴書。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網路政策中心發布報告說,選舉充斥網路干擾和假消息操作,「是全球民主當前面臨的更大挑戰之一」。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民主與科技中心」( Center forDemocracy & Technology)選務安全專家透納(Maurice Turner)表示,這些威脅可能對2020年大選的「選民信心構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