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shoes

Posts Tagged ‘

刀郎新作《羅剎海市》爆火 網友熱議網絡「洗腦神曲」

沉寂已久的刀郎,近日以一首《羅剎海市》席捲社交網絡。(資料圖片)

沉寂已久的刀郎,近日以一首《羅剎海市》席捲社交網絡。據了解,《羅剎海市》連續霸佔了QQ音樂新歌榜、熱歌榜、流行指數榜等一系列榜單榜首,數十萬人同時在線收聽,抖音話題累計播放量超過80億。這首2023年下半年最火的「神曲」,又讓歌迷們回憶起刀郎此前在大街小巷裏循環播放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當年刀郎的走紅,他的歌曲曾被批庸俗,是被主流音樂圈排斥的「下里巴人」;如今刀郎的再次爆火,他成為被大眾聆聽、剖析、討論的對象,這首取材自中國古典文學的歌曲也引發網友對網絡「洗腦神曲」的討論和審視。

正方觀點:啟發思考 滿足精神需求

觀點1:追求純粹 娛樂減壓

南寧白領李小姐:

•有些「洗腦神曲」還蠻好聽的,內容也簡單輕鬆,它追求的是純粹的娛樂和減壓,就我個人而言,我感覺不少「神曲」其實很適合我們上班族,下班了之後躺在沙發上聽聽,放鬆心情。

網友怕羞的影子:

•既然是神曲,就應該是「神來之曲」,在博得大家一笑的同時,也能讓人感到輕鬆愉悅。

南寧市民黃先生: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這些簡單的「洗腦神曲」可以放鬆身心,為在緊張工作之餘的人們減壓,這就夠了。只要內容對社會無害,不妨聽之任之,畢竟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陽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

觀點2:短小精悍 適應傳播

音樂愛好者小鍾:

•「洗腦神曲」的內容往往簡單、重複,這和短視頻的傳播方式很相似,現在每個人空閒時都會刷刷短視頻,哪首歌火了一天就會不斷重複刷同樣的BGM,所以用戶就很容易被「洗腦」。

南寧白領楊先生:

•很多音樂撇開副歌部分也有點平平無奇,然而配上短視頻,它更像是節奏明快的「場景音樂」,說實話我也有很多歌是在刷短視頻的過程中被「種草」,然後再去關注歌曲,所以「洗腦神曲」不過是適應了社交網絡媒體的傳播,而被更多人知道。

廣西大學生吳同學:

•對於我們這些被稱為「數字原住民」的「Z世代」而言,很多「洗腦神曲」只不過是我們網絡社交的一部分,因為「神曲」通常內容簡短且容易被複製,傳播速度很快,很適合我們在網絡上「造梗」和追逐潮流,其實也是如今的網絡生態為「神曲」傳播提供了土壤。

觀點3:大眾審美 音樂多元

廣西越人合唱團藝術總監藍壯青:

•「洗腦神曲」是根據大眾的審美標準應運而生的,所以它不會流行很久,又被新的取代,因為它們只是瞬間創作的符合當下某個群體審美的曲子,這是音樂大眾化的必然結果,你可以喜歡這些「神曲」,我也可以不喜歡,藝術沒有統一的審美標準。

資深音樂愛好者陸春雄:

•音樂就像「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洗腦神曲」能走紅,我覺得是大家壓力太大,需要這種能解壓的音樂宣洩情緒,我們不需要定義它的好壞,也應該允許存在不同的音樂審美。

南寧市民譚小姐:

•我覺得藝術本身就是雅俗共賞的,有人覺得好,「神曲」就有其市場和價值,音樂也應該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娛樂和減壓也是音樂的魅力,喜歡的就去聽,不喜歡的就遠離,「神曲」能一直存在,就表示了「存在即合理」。

反方觀點:真情流露 才能引起共鳴

觀點1:缺乏營養 容易誤導

企業策劃董小姐:

•大多數網絡上流傳的「神曲」不僅曲調感覺有點俗氣,而且歌詞內容也沒深度、沒營養,很難引起我的情感共鳴。而且部分低俗的「神曲」在兒童中流傳甚廣,對於沒有分辨是非能力的兒童而言,很容易誤導他們的價值觀。

台灣自媒體人夏允浩:

•台灣流行音樂曾經在華語音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羅大佑還是周杰倫,他們創作的流行音樂激勵了不同時代的聽眾,但是現在的「洗腦神曲」雖然輕鬆,但是卻沒有情感內容,所以也只是「曇花一現」的音樂作品,而不能稱之為「流行音樂」。

網友晚舟獨橫:

•現在很多「神曲」內容很空洞,什麼「我要給你生個小孩」之類的,讓人匪夷所思的歌詞,不具備歌曲本身的審美價值,也無法引起人們深度的情感共鳴。我覺得時代需要的是鼓舞人心、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而不是這種聽了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所謂「神曲」。

觀點2:無處不在 審美疲勞

年輕寶媽唐小姐:

•從「挖呀挖呀挖」到「恐龍抗狼」,連幼兒園裏話都說不完整的孩子都能唱上幾句,因為這些「神曲」真的無處不在,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生活中,每個播放音樂的角落似乎都能聽到這些當下最火的「神曲」給你「洗腦」,這種「病毒式」傳播真的很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南寧市民小南:

•只要某一首歌走紅,打開手機、抖音全部都在給你推送,無論你是否喜歡。而這些音樂會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精神難以集中處理其他事情,如果你不想被這些「神曲」洗腦,那麼你要耗費大量精力用於屏蔽你不想聽到的音樂聲。

網友Anna:

•現在社交網絡平台對「神曲」「病毒式」傳播和不斷重複的洗腦,讓我感覺很厭煩。其實音樂的審美本身沒有高低之分,但是如今各種「洗腦神曲」無孔不入地傳播,讓人被迫洗腦,就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進而有種「不厭其煩」的感覺。

觀點3:晉身經典 時間考驗

網友斷腸仙草:

•網上流行的「洗腦神曲」就好像割不完的韭菜,一茬又一茬,它們有一個共同點:製作周期短、換湯不換藥的旋律、毫無營養的歌詞。這些「口水歌」注定會火,卻往往壽命極短,難以成為華語音樂的「經典」。

網友指尖上的沙:

•現在的「洗腦神曲」是「製作」出來,而不是「創作」出來的,無深度、無底蘊是它們的通病。就像當年曾經風靡一時的《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這些歌曲,如今幾乎無人傳唱,就是因為它們既沒有歌曲的審美價值,也無法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因此很難有生命力。聽了「神曲」,再看黃霑、方文山的歌詞作品,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

音樂愛好者劉先生:

•好的音樂必然關乎情感,它讓人感動。而「洗腦神曲」的訴求無關「感動」,而是「重複」,也就是流量。這樣的「洗腦神曲」,詞作者、曲作者是誰並不重要,甚至演唱者也不再重要,它是純商業的「流水線商品」,或者是純工業的,缺乏「人」的維度,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神曲」一波接一波,但是人們總是聽了新的就忘了舊的。

2023十大抖音神曲

《羅剎海市》

•截至7月30日18點,該曲全球網絡播放量達到80億次。

《烏梅子醬》

•引發淘寶關於「烏梅子醬」搜索量暴漲200倍。

《愛如火》

•短視頻平台話題播放量超13億,堪稱2023年第一首爆款歌曲。

《恐龍抗狼》

•一名來自文山農村短視頻博主創作,歌曲話題播放量超27.5億次。

《就讓這大雨全都落下》

•在抖音單渠道就出現了10天7億的飆升數據。

《孤勇者》

•以《孤勇者》三個字建立的單個話題下播放量高達31.1億次。

《人世間》

•電視劇原聲帶,播放破83億,主題曲一舉「封神」。

《籠》

•電影《消失的她》熱映,主題曲《籠》一夜之間突破10億播放量。

《向雲端》

•這首歌在網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截至6月已播放超14億次。

《可能》

•在抖音播放量達到37.5億次。

《山歌寥哉》載譽歸來 曲風變求突破

消失在大眾視野的刀郎攜新專輯《山歌寥哉》歸來,其中一首《羅剎海市》登頂各大音樂榜。在自媒體和短視頻中,《羅剎海市》作為流量密碼,衍生出五花八門的文本解讀,並引起網友廣泛熱議。刀郎本人至今對歌曲解讀無任何回應,而著名樂評人丁太升則點評刀郎這首歌不單單是諷刺意味十足,而且顯示了刀郎在創作上的野心。

汪峰:對刀郎從無偏見

汪峰8月2日表示:「把這種莫名其妙的、完全莫須有的一種觀點強加於大眾,去相信刀郎這張專輯或某一首歌裏有這樣意圖的人,自己心裏面是陰暗的。」他還稱從來沒對刀郎有任何偏見和看不起,將刀郎新歌解讀成諷刺和復仇,是對刀郎非常嚴重的貶低。

刀郎的走紅,被業內人士評價為走的是一條「自下而上」的路徑。2004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在內地走紅,儘管這張專輯「粗製濫造」,但卻以270萬張銷量的成績成為唱片時代難以複製的現象。不少圈內歌手也曾在公開場合評價刀郎的音樂作品「俗」,猶如如今抖音上的「洗腦神曲」般,儘管歌曲傳唱度高,但卻缺乏藝術價值。丁太升認為,「刀郎的音樂算得上是高雅的」。「如果只當成是刀郎的一次反擊,那顯然低估了刀郎在創作上的野心。」在丁太升看來,刀郎這次的作品完整地表達了他的藝術觀念。

刀郎的再度翻紅,也讓人們再度審視「網絡神曲」。音樂人張亞東曾表示:「我對洗腦神曲反感到一定程度,我是覺得不公平,這樣會抹殺掉太多好的東西。」網友們對「神曲」的評價不僅是「難聽」,還有「抄襲」和「旋律雷同」。音樂人梁源評價抖音歌曲:「今天這些歌兒流行,因為人們需要這些東西。」曲調雷同重複的結果,指向的不僅是流水線式的歌曲創作,更是觀眾對「無需費力的刺激」的強大需求。

如今,音樂時長在變短,大數據主導了人們的審美和判斷,去用心挖掘真正有深意的音樂,接受更多元化的音樂藝術,是時候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