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髮劑含致敏物 長時間放置變致癌
(星島日報報道)內地有婦人因染髮過敏而死亡,消委會測試市面二十五款染髮劑,發現全部樣本含致敏物質,當中一個樣本其一致敏物質含量超出內地及歐盟規定上限;而顏色較深的染髮劑致敏物質較多。染髮過程往往須把色素劑和顯色劑混合,消委會警告混合染髮劑如被長時間放置,有機會衍生致癌物質。
消委會驗測二十款家用染髮劑及五款聲稱專業用染髮劑,發現二十三款染髮劑的色素劑含兩種或以上的致敏物質,其中十款驗出三種致敏物質,品牌Diosa的樣本檢出四種致敏物質,包括極端致敏物質PPD及PTD、強烈致敏物質MAP及潛在致敏物質PAP;奧麗絲Lolane及Peerless則檢出PPD及PTD兩款物質。當中Peerless更被驗出MAP濃度為百分之二點五,超出內地規定上限的百分之二,混合後MAP濃度仍達百分之一點二五,超出歐盟的百分之一點二。
該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指,為達染髮效果,染髮劑無可避免含致敏物質,而染髮劑含有愈多致敏成分,致敏機會愈高,反應亦可能較嚴重,但致敏成分低亦不代表沒有過敏反應,「即使沒有超標,只要有某成分,某些人都會出現敏感。」相關的過敏反應包括皮膚變紅、脫皮或痕癢,嚴重的可能令面部、額頭或眼皮腫脹,甚至起水泡,亦有機會出現化膿及潰瘍等,一般敏感徵狀會在數小時至兩天後出現。
今年消委會已接獲四宗有關染髮劑投訴,其中有一位投訴人染髮後出現嚴重敏感,總幹事黃鳳嫺表示:「投訴人已向售貨員表明對PPD敏感,但她染髮後又紅又腫,頭皮更出血。經診斷後,確診皮膚炎。」
該會提醒顏色較深的染髮劑致敏物質較多,市民要小心選擇,皮膚易敏感、頭皮有傷口及孕婦應避免使用,而市民染髮前可先進行皮膚敏感測試,及在髮際、耳朵、額頭、頸項塗抹凡士林,減低染髮劑刺激皮膚機會。
消委會再抽出兩個樣本作小型研究時又發現,兩者的色素劑和顯色劑混合後,如不按指示,長時間放置的話,有機會衍生出致癌物質NDELA,呼籲消費者應按產品指示的時間使用染髮產品。
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含有PPD、PTD或其他烷化苯二胺等染髮製劑,必須加上標籤展示有關成分名稱及其在全部成分中所佔比例的詳情,以及標明「注意:此藥可使某些人士皮膚嚴重發炎,須照專家指示使用。」的字句。但市面上有含PPD或PTD的產品未加上標籤或列明成分,生署會跟進。
海關指,染髮產品的MAP和PAP成分安全程度受《消費品安全條例》規管。